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DB电竞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|中国方言文化趣谈(27)广州方言?农具(二)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2:34    次浏览

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。中国农业历史悠久,地域广阔,民族众多,农具丰富多彩。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、改造,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。 牛笠 牛嘴罩,用竹篾编成,套在牛嘴上,使牛不能乱吃庄稼。 牛至今仍是农村重要的耕作牲畜,农民对牛相当爱惜。俗语说:“耕田唔养牛,自己攞难受。”因此,农忙时农民除了喂好牛,还让牛休息。 谷耙晒谷物的农具,又叫“木耙”。谷粒要晒得干透,需不停地耙弄,叫“拱谷”,又叫“松谷”。 脚拨晒谷物的农具,用以在“地塘”上摊晒谷粒。 突丫晒谷物的农具,也用于耙取柴草。因上端耙齿外突、分叉而名“突丫”,多是竹制的,又称“竹丫”。耙拨或聚拢柴草,广州话说“挠”,故又称“竹挠”、“耙挠”。专用于耙拾柴草的“突丫”叫“柴耙”。 铁耙耙齿是铁制的,故称。又齿钉在底端木板正中一溜排开,又称“铁央耙谷耙”。主要用于平整秧地,翻晒谷物。 薅草耙除草农具。其设计独特,底部耙身的宽度,与田地里每一垄的间隔相合,置于田间,除草极便。 牛屎挠用于捡拾牛粪,还可用于松土。 禾镰收割水稻和割草的农具。 蔗刀收割甘蔗的农具。甘蔗以头部为甜,尾部为淡,说“蔗无两头甜”,喻指不可能事事如意。蔗尾淡而无味,蔗头虽甜却硬而难啃,中间那段最好吃,说“蔗二爽,甜过糖”。 ☆作者:庄初升 黄小娅 杨逸 冯雅琳☆资料来源:《广州方言民俗图典》☆出版社:语文出版社本文通过作者授权于“北京语言大学微信公众号”独家连载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